【爆】博物馆Vol.180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发布时间: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位于贵阳市迎宾大道遵义路筑城广场的南广场。博物馆依贵阳市南明河,西邻贵阳火车站,总占地面积方米,占地面积方米,建筑总面积方米,于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
贵州省民博藏品主要以西南各民族,特别是以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仫佬族南族满族蒙古族羌族等十八个贵州世居的民族的生生活实物资料为主;同时博物馆还致力于搜集反映各民族现代发展变迁实物以及古籍文献影音像资料等。
博物馆现有藏品余件套。其各民族服饰3100余件套,银饰品1100余件套,面具500余件,刺绣300余件套,农民画200余件,乐器330余件。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主楼高99.9米,地上24层,地下1层。建筑汲取了贵州侗寨鼓楼轮廓曲线的神韵,为三叉弧形堵式建筑,大楼六个面的每一面形状都构成山字形,建筑造型体现贵州民族文化三个内涵,颇具贵州地域及民族色彩。附属建筑贵州省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心为第九届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纪念建筑。
贵州省民博主楼二层和三层设有基本陈列展记忆与传承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面积约5500方米,分为历史与文化两部分,生动介绍了贵州18个世居民族的生生活和民族风情。
主楼五层为贵州民族图书馆,常年定期向观众实行免费开放。一层四层六层和八层设有临展厅,不定期免费向观众推出各类民族艺术和历史等方面的展览。一楼b区设有文创展销场馆,可以为观众提供旅游购物服。
千年之行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千年之行以民族专题,主要介绍了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十八个贵州世居民族的族源族称历史发展脉络等内容。各民族在谱写着个性鲜明的本民族历史之时,也融汇为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绚烂多姿。
大美不言
博物馆三楼基本陈列大美不言以文化专题,展示了贵州世居民族从生生活村落建筑饮食医药民族服饰礼仪节庆等方面的多彩纷呈。贵州世居民族在传承弘扬本民族文化之时,也同展示见证了和谐贵州的独特魅力。
展览以多元,和而不同多彩,丰富鲜活为设计思想,力求在统一包融变化,综合运用丰富多样的展示手段,体现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特质与民族性格。以家园作为展示内容的空间载体,结合创新技术与氛围营造,让观众走进大山里的民族人家,感受生动鲜活的多民族文化魅力,收获一段难以忘怀的沉浸式参观体验。
苗族银衣
贵州凯里舟溪苗族银衣,上衣为无领蝙蝠衫宽翻袖对襟绣花银衣,穿着时衣袖反卷,戴袖筒套;下穿藏青色百褶裙;身系前后围腰;衣摆系丝棉混织的饰银花腰带;腿打绑腿;脚穿绣花鞋。 该服饰在绣法上的特点是板丝绣,即将蚕放在板上使它吐出整的丝,结成蚕帛,根据需要染成不同的颜色,或剪出花样,或先将彩色丝帛剪成片,再用细丝线把它们根据图案需要紧密细致地连缀起,组成若干种纹样,色彩典雅,工艺精湛。 该服饰除头戴银角和银抹额外,还有梅花项链项圈手镯等银饰品装饰。
贵州黄苗族银衣,上衣为对襟无领右衽短袖衣,在衣襟衣袖处饰有挑花牛眼纹蝴蝶纹。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左襟嵌有一组蚕娘图,一般为七条九条或十一条,以示苗族先民养蚕的业绩。围腰上饰有挑花锁绣牛眼纹蝴蝶纹等图案。
侗族盛装
该套服饰为贵州下江侗族女盛装,上衣为无领无扣黑布镶挑花几何纹右衽衣,下着亮布百褶裙和绣花纹飘带裙,脚穿黑色绣花纹布鞋,清新亮丽。
银腰带
贵州黄苗族银腰带,以白布为载体,上饰两排银菩萨,下缝动物纹花卉纹银片,银片下坠响铃喇叭动物等吊饰,庄重大气华美。
银耳环
七十二寨侗族花鸟纹喇叭坠银耳环,主体为圆形,圆的下半部有双鸟和一大二三朵珠花呈对称排列,圆的下边缘均匀挂饰13个喇叭坠,圆的上部和正上方各连一朵珠花,造型美观大气。
响铃银角
贵州雷山望丰苗族传统造型头部饰品龙凤纹响铃银角,主体为牛角形,其间饰福字,两侧有对称的龙凤图案,并各坠银铃一枚,上方为13片银片分散排列成扇形。
银压领
该品为贵州雷山苗族女性盛装所佩戴的银饰双龙抢宝纹银压领,质地为纯银,由主体银链吊坠组成。其主体呈长命锁状,其上錾刻有双龙抢宝双狮戏球等图案;银链为梅花扣环链,两端各由一只蝴蝶银片与主体相连;吊坠由喇叭状铃铛铜钱造型圆铃铛等组成。
银链串
云南文山州麻栗坡瑶族福禄临银链串,银链串由两个银圆环及其上挂的7条银链组成。顶端银链用于提挂,其余的银链均有配饰,其3条银链上装饰有长方形银牌,最上一块间是一个大的福字,两边为福如海;间一块银牌间为大的禄字,两边为万福金安;最下面一块间为临字,两边为寿比南山。并饰有鱼形瓜米坠铃铛等吊饰。
银盘帽
云南文山州麻栗坡瑶族银盘帽,帽顶部插有7支鸟纹银簪,下坠银瓜米吊坠和银铃铛;顶部有8根颜色不同的珠串,均连接红色长穗横穿整个盘帽垂坠于帽后部,并有4根银链交互缠绕固定红色长穗;整体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背带
丹寨苗族破线绣流苏背带,配色雅致,做工精美。花纹以桃子纹与蝴蝶纹为主,配以流苏装饰,摇曳生姿,更显出母亲的慈爱之心。
绣片
侗族锁绣铜鼓纹绣片,征集于黎县,锁绣是一种古老的刺绣技法,有单针双针之分,常用于图案花纹的边框装饰。锁绣图纹清晰牢固古朴典雅。
黄县苗族挑花绣片,该绣片采用挑花工艺,图案精致工整,无论是配色还是布局做工,都令人称绝。绣片出现的花纹是几何纹与蝴蝶纹的变形。
刺鼓
打击乐器,布依族八音坐唱的主要乐器之一。鼓面直径约33厘米,厚20厘米左右,鼓分4排镶嵌竹钉,每排37棵。用木制鼓腔,牛皮蒙面,竹钉固定鼓制成。音色浑厚响亮,在演奏起稳定节奏作用。
贵州狮虎面具
贵州狮虎面具均以木材制作而成,比一般直接佩戴的傩神面具要大出许多,所以一般在面具后制作有把手,表演时,舞者手持把手进行表演。贵州狮舞面具额头上会以浮雕工艺雕刻以大大的福包,有的福包上还会刻上象征老虎万兽之王身份的王子纹样,在威风八面的背后还会透出一点虎头虎脑的趣致。舞动时需佩戴下颌,舞者身上还需使用罩布。
傩公傩母
傩公和傩母在傩戏占有重要地位,被供奉在傩坛最重要的位置。傩坛布置以扎龙厅宝架最为宏伟,它是用竹篾和各种彩色剪纸扎成宫殿型三叠楼式的架子,放在堂屋正傩神木雕像前。它意味着三清殿,是为神祗修建的楼宇,里面供奉的即是傩公傩母。请神到位依靠的是挂傩案,一般是堂屋正的三清殿以及两侧的功曹殿和师坛府。傩坛的神灵谱系,也就集在傩案上,一般有99位神祗位列其上,巫道儒释在傩坛里各有各的位置。展示的傩公傩母为清代作品,工艺精致,线条流畅圆润,傩公造型威严,傩母表情慈祥,都具有独特鲜明的人物特征。
◇ 本文部分信息源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